兵团政务网 无障碍浏览

让兵团更有文化 文化让兵团更强大——兵团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16年12月12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文联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文联

 

   ◇ 成家竹

  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文化建设之后,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中又把文化建设单列为一节,进一步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学习、研究、贯彻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我们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深入。兵团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是: 让兵团更有文化、文化让兵团更强大。

  一、对兵团文化的理解

  什么是文化?这个问题自“文化”这个词产生以来,在我国特别是自“五四”运动以来,就一直在争论当中,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所以,这里也不想给文化下什么定义,那是专家们要做的事。本文只是想从实践层面上加深对兵团文化的认识。什么是兵团文化这个问题,兵团史志办的同志有一篇文章,专讲兵团文化,我基本上赞同文中的一些观点。这些观点包括:1.兵团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文化在新疆的重要代表群体,具体反映在兵团的体制、生产方式、文学艺术作品和人的思想观点、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中。2.兵团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带有军旅特色的屯垦戍边文化,以此为主脉,兼收并取了我国南北方各区域、西北地区各民族的部分文化特征。3.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是兵团文化的核心。4.兵团文化是几代兵团人秉承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在近60年的历程中,在与分裂势力、非法宗教势力、恐怖势力复杂斗争中,在克服自然界恶劣条件的考验和应对各种复杂的环境中,逐步积累形成的,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

  如果上述观点成立的话。那么,第一,我们说的兵团文化,不仅仅是指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也不仅限于文学艺术创作层面,而是指渗透到兵团职工群众的一切生产生活活动之中,固化到头脑中的观点和行为方式。第二,兵团文化在新疆最具有中华文化的代表性。从民族分布看,既有中原汉族这个主体,又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回等几十个边疆少数民族; 从文化类型看,既有军旅文化,也有城市文化、农村文化; 从地域上看,既有中原特色,也有南、北方特色和东、西部特色。特别是在近60年的发展中,各种文化形态在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中不断交流、磨合,形成了以中原汉民族文化为主体,兼具各民族、各地域色彩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第三,文化是兵团人的精神家园。近60年来,兵团的每一项成就、每一次辉煌,都体现了文化的力量,也造就了兵团文化的成就和辉煌,铸就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这种精神与党的十八大提出并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既有其特殊的含义,又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第四,兵团的发展历史也是兵团文化发展的历史,文化发展对屯垦戍边事业发展的作用不可否认。社会在发展,兵团文化也要与时俱进。兵团撤销以后,兵团的发展经历了重大挫折,给人们的思想造成了较大的负面效应,不仅妨碍了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妨碍了兵团文化的发展。致使在现实中,兵团文化的发展程度远远跟不上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要求,特别是面对8年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任务,兵团文化建设的任务更艰巨,工作更紧迫。一句话,要让兵团更有文化。

  二、认清摆正兵团文化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的作用和地位

  (一)“小康社会”是一个包括经济和文化全面发展的概念。按通用的提法,小康标准共有23项指标,虽然其中专指文化的只有几项,但是全都和文化相关,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有的是有形的,有些是无形的。

  比如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等等都来自文化的力量,“文以化人”这就告诉我们,文化建设在小康社会中是“贯穿方方面面”,举足轻重,或者说没有文化上的小康,是一个不完善的小康,是一个较低质量的小康,更难是一个和谐的小康。

  (二) 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在新疆,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过程。把文化建设放在什么工作位置上,需要用心思考。现在流行一句常用的话叫做“经济发展了,新疆的一切问题就解决了”。我认为,新疆确实需要加快经济发展,但是,这样断言确实有些偏颇,至少,这不符合新疆的实际。如果真是一种这样的逻辑,那么,如何解释这些年新疆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而分裂势力、非法宗教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破坏活动的方式方法却愈演愈烈的现象呢?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可能还不是少数人的认识,也不仅仅是一般人的认识。有的“专家”也持这种态度,更令人担忧。我想说的是,在新疆在兵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时,要把认识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即“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发展”,我理解为不仅仅是指经济的发展,而应该包括文化的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必须同时抓、两手抓。并且从长治久安角度考虑,抓文化建设尤为具有战略意义。因为,无论是理论上、实践上,还是历史的、现实的,或者是中国的、外国的经验教训都告诉我们,文化是生产力,而且不仅是生产力,更是一种促进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内化力,一种治疆稳疆的领导力,一种民族团结的融合力。文化建设是以文化人,是人的建设,人心的建设。因此,文化能让兵团更加强大。

  (三) 兵团的文化建设担负着双重责任。兵团从成立那天起,就担负起既要为自身发展壮大奋斗,又要为新疆的发展作贡献的双重责任。就文化建设而言,这一双重责任的表现更为现实和重要。实际上,兵团成立近60年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兵团文化不仅为兵团发展创造过辉煌,也在新疆文化发展上发挥着引领作用,有的至今还在引领。比如先进的农牧生产模式,较高质量的国民教育水平,较高的社会管理水平,较高的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等,都为新疆的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发挥过不可磨灭的作用。

  遗憾的是,从兵团被撤销开始,在一段时间内,体制变了、队伍散了、人心乱了、人才走了,伤了兵团的元气,兵团文化的发展也受到重创。虽然如此,但兵团文化的根基还在,兵团文化的精髓--兵团精神还在。随着兵团的恢复,随着国家对兵团实行计划单列,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兵团精神叫得越来越响,“兵”的意识越来越强,兵团文化那种内在的底气、元气在得到较快的复显。

  2009年,新疆“7·5”以后,中央要求新疆各民族做到“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自治区党委也提出“以现代文化引领".那么这种"认同”通过一种什么路径去认同?由谁来"引领"?这需要当做战略问题来研究,在这个进程中,兵团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重担。在新疆,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旗帜下,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时候,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才能逐步实现。

  在这种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兵团人具有来自中华大地五湖四海的先天条件,具有和各民族特别是和新疆当地少数民族团结共存、同甘共苦的丰富实践和情感基础,具有兵团文化长期以来整体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内在优势。因此,兵团不仅要在新疆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生产大军作用,也要在新疆的文化发展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和引领作用。这是屯垦戍边使命的需要,是新疆长治久安的需要,是中华民族最高利益的需要。

  三、兵团文化建设的选择

  要担当起文化建设的重任,我们既面临着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好时机,也面临着基础设施太差、人才十分匮乏的难题。特别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谋划,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一) 统一认识,形成合力。统一认识主要是统一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文化发展的环境不断优化,兵团党委的支持、重视和各级各行各业的关注,为兵团文化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但是,认识上还是有高有低,实践和发展也不平衡。主要表现在: 有的把文化建设单纯地理解为唱唱跳跳、热热闹闹,对文化建设内在要求的理解有偏差; 有的认为文化建设只是文化部门的事,对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理解不到位; 有的苦于基础条件差,感到力不从心,等、靠、要思想严重,精神状态不佳。更困难的是缺乏文化发展的骨干人才和领军人物。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把各级领导、各行各业的认识提高统一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上来; 提高统一到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上来; 提高统一到兵团党委的 《意见》中来; 提高统一到为新疆长治久安作贡献上来。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还要把认识提高统一到做一个尽职尽责的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引领者上来。只有这样,兵团的文化建设才会取得快发展、大发展、大繁荣,再铸兵团文化的新辉煌才会有希望。

  (二) 解放思想,改革引路。兵团恢复以来,兵团文化建设有今天这样的局面,历届领导和几代兵团人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不乏大手笔和大亮点,凝聚了大量心血。面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及兵团文化在新疆和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任务中所担负的重要使命相比,我们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总的要求是解放思想,可选主要路径是改革。第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把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兵团维稳戍边对文化建设的要求和广大职工群众对文化建设的需求科学结合起来,在文化建设的内容、目标和方式上科学设计和规划。既传承中华文化又适合新疆实际的需要,更要体现兵团特色,为引领新疆文化占领制高点。第二,把改革作为兵团文化发展的动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后,按照中央部署,除新疆、西藏外其他各省、自治区已在去年10月底前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兵团与新疆、西藏一样,虽然不在规定的范围之内,但是这不等于说不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只是时间问题。经验证明,只要条件成熟,晚改不如早改,早改早收益、早发展,必须要改。第三,依据新疆和兵团的实际情况,改革可以分步实施。当前要做的就是在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改革的基础上,按市场运行机制的要求,积极和市场接轨,学习市场规则,锻炼适应能力,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突破点,加快改革发展步伐。

  (三) 打造精品,再造辉煌。发展繁荣兵团文化,为“现代文化引领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贡献,是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说起来不轻松,做起来更不轻松,但是必须这样去做,“打铁先得自身硬”。如果说,兵团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创造了文化的辉煌,那么,我们今天的使命就是以兵团组建60周年为契机,从今年开始,用三至五年的时间,组织实施兵团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兵团文化精品战略”,重振雄风,再创辉煌。这就要求我们始终把打造具有兵团风格、兵团气派的精品力作,作为兵团文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电影、电视剧、中长篇小说以及其他艺术门类。以文学艺术的大发展带动和促进文化的大发展,提高兵团广大干部职工文化发展的自觉性、自信心,唱响兵团精神,讴歌兵团事业,凝聚人心,振奋精神,不断满足兵团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兵团文化软实力,增强兵团在新疆引领先进文化的能力,增强在新疆促进中华文化认同的能力,切实为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壮大、促进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精神动力。

  (四) 产业发展,做精做强。发展文化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是让人民充分享受文化发展成果的有效通道和平台。新疆和兵团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处在刚刚开始起步的阶段,这与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状况有关。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更不代表兵团就不能发展文化产业。这方面我们要贯彻兵团党委六届十一次全委 (扩大) 会议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大胆探索创新; 立足先进文化引领,科学谋划长远; 充分发挥优势,力求做精做强,努力在文化产业发展上早有突破。

  首先,还是要提高认识。文化产业是以生产人们需求的精神产品为主的行业,它是实打实的生产力,是一种有形的软实力。兵团的发展壮大最终离不开这种实力,要纳入到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去,纳入到各师、市招商引资的目录中去。由于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并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特殊作用,在发展中也有它特殊的规律可循。要了解掌握这一新兴产业的内在要求,学习这一特殊行业的相关知识,把文化产业发展列入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日程,像抓其他产业一样抓文化产业的发展。

  其次,要大力挖掘和重视兵团发展文化产业的丰富资源。兵团本身就是一张中国特殊、世界惟一的文化名片,其特殊组织形式以及对世人的神秘感,聚集了国内外的吸引力。兵团的产生发展史是取之不尽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素材,尤其是凝聚于兵团的中华民族在新疆的屯垦史、历代中国王朝在西域的统辖史以及分布在兵团管辖区域大量的极具价值的历史遗迹和文物,更为兵团文化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增加了兵团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责任感。这些重要资源,为文化产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独一无二的舞台。挖掘利用好这些资源,把这些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本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是兵团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再次,把自身努力和国家的扶持政策、援疆政策和市场经济手段充分结合起来,在传媒业的发展上创新改革、有所作为; 在演艺业的发展上创新改革、有所作为; 在屯垦戍边文博事业上创新改革、有所作为。因此,需要在政策上和实践上予以扶持。一是设立兵团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制定相应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二是围绕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规划、开辟一个有兵团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使之成为兵团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的大本营、动力源,抢占新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让兵团文化真正在新疆发挥好引领作用,让文化的力量渗透到兵团的发展壮大和新疆长治久安中去。这既是设想和规划,同时,也是我们对兵团文化发展的责任。

  中国梦,燃起了华夏子孙向富强之国前进的激情。中国梦,需要兵团更有文化,需要兵团更加强大。这是党的屯垦戍边事业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兵团人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