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政务网 无障碍浏览

爱的份量

发布时间:18年06月01日 信息来源:文联 编辑:兵团文联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蒋光成

爱的份量

——长篇报告文学《大爱无声》创作体会

蒋光成

李永康倒下了!

他是同事眼中的好党员,群众眼中的好公仆,亲友眼中的好兄弟,妻子眼中的好丈夫……

2017年10月11日凌晨,李永康倒在了去新疆南疆喀什看望、走访“访惠聚”工作队、支教教师和维吾尔族亲戚的路上!

但是,他的精神是不会倒下的!

德国的齐美尔曾经说:“我们认为精神的品质——勇敢无畏、情操高尚、理想主义、慷慨大度,只有出自内心,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表现出是个性的真实,才有它们的价值。”

由月弯运行到满月,那是一次茫茫沙漠的跋涉;由贫瘠走向丰腴,更是一次智与力的证明。

多年来,李永康用党的宗旨对照自己的灵魂,时刻警醒自己,努力进取,一心为公;为党分忧,为民谋利,他把为人民服务化作自己庄重的诺言,不论是在机关、在基层还是在结亲户家里,他不改本色,始终如一,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把兵团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无论是对家人,还是对同事,无论是处理私事,还是处理公事,他都坚守中国人的道德底线,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底线,做到无愧于心,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个庄严的称号。

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高度地评价了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的一生:“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今天,我们大力宣传“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就是要贯彻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我们党要做到人民至上,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忘初心,面向未来,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动力。”

早在2012年11月29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 “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就提出了“中国梦”定义: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中国人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是强烈而迫切的,这也从宏观角度上,有力诠释了为什么实行改革开放才40年的中国,就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进步。

何谓“中国梦”?其实就是中国人的“共同精神支点”。既然是一个梦想,那么,它必然是关乎人们尚未实现但又在努力争取实现的事情,并由此催生强烈的奋斗动机和动力。

毋庸置疑,李永康是我们这个时代涌现出来的杰出代表和追寻“中国梦”的楷模和榜样。

宣传、学习李永康,是时代所需,是兵团广大干部群众所愿。当前,我们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力深化兵团改革,扎实推进中央新疆工作总目标,逐一细化“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各项措施,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能否完成我们所肩负的重任,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能否像李永康那样,一心扑在工作上,一心扑在事业上,燃烧自己,献身党的伟大事业;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将兵团280万各族群众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撸起袖子干事业。

因此,在当下兵团发展的重要关口,我们需要李永康这面旗帜,需要用李永康的精神鼓舞各族群众,带领他们投身到兵团改革发展的大业中来,推进兵团事业的持续发展。

国家“十三五”计划已经启开天幕,“两个一百年”发展的火炬已经点燃……

我们每天都被信念牵着前行,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前面的路还有多远。

信念,启始于一种文化,也有待于今后的百年夙愿。

中央要举全国之力助推新疆跨越式大发展和长治久安,新疆准备好了吗?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发展不在于它的形式,而在于内容。在于人民真正的快乐是源于内心真诚的喜悦,那是正视人生坚定的成熟,是无怨无悔的超拔与宽容,更是一种踏雪而歌的气质。

我们坚信,新疆必将以自己的方式,在新世纪发展的浪潮中,从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精神里面,一代又一代地接过英雄的旗帜,去点燃一盏又一盏充满希望的生命之灯……

2017年岁末,我正准备动身去重庆度假。兵团出版社副总编辑杨建平忽然给我打来电话,谈了李永康的事。他担心电话里讲不清楚,约我第二天去出版社详谈。

关于李永康的事迹,我最先是在《兵团日报》上看到的,我被他身上流淌的那种精神深深感动了。他的事迹,看似平凡,却如森林里的树木和草地,只要遇着春天,一切都变成了绿色。

这让我想起在很多年前,读过摩罗写过的一本书,叫《重温英雄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现在正遇上了这样一个对英雄主义冷漠、对英雄失去理解和善意的时代,我们更加需要重温英雄梦——既重温昔日英雄的伟迹,也重温自己年轻时代崇高的理想,来净化我们的心灵,改造我们的生活,拯救我们的时代。虽然英雄成为英雄,乃是因了其内心的需要,无需我们的追认和颂扬,但是,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都需要通过重温英雄梦来拯救我们自己。”

我无法忘却那段话里所渗透的哲学思想,尽管如今那些话已经站在了很遥远的地方。

建平给我讲的就是这件事。他说,作为一个职业出版人,他希望我能把李永康的事迹写成一部报告文学。

他说:“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应该是一块碑,刻在人们心里!”建平给我讲得很真诚。

那一天,我们就这个话题谈了很久。在他的办公室里,他静静地说,我静静地听。讲到动听处,我总于恍惚间,看到一个美丽的影子如惊鸿而来,又如惊鸿而去。在凝思的一霎那,我仿佛看到了李永康正踏着稳健的脚步向我走来,似乎也有许多话想对我说。

我在聆听他的故事。

故事里的他,也许更想知道,我笔下的他,应该是什么样子。

我想,人生如潮水,涨了,又落了。就如历史,多少帝王的华盖玉辇,早被雨打风吹去。

只有那些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天下苍生,甘愿去做殉道者、铺路石的人,他们的灵魂才是不朽的。

李永康就是这样一个人!

因为,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能承受得起这份重量?

一个用忠诚、信仰、奉献书写人生的人,是不死的。

在本书的采访和撰写过程中,《兵团日报》党委书记兼总编辑王瀚林、兵团出版社常务副社长许迎庆、兵团出版社副总编辑杨建平、李永康的妻子马静及兵团组织部、兵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兵团第十二师、兵团第八师等相关单位和个人,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曾予于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