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政务网 无障碍浏览

学在连队

发布时间:19年09月11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兵团文联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蒋晓华

少年时代在连队,我学了不少东西。主要渠道有,家里的藏书,收音机,连队的大喇叭。

1969年冬,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我们一家坐着马车从团部被赶到了连队,全因父亲出身于地主家庭所致。一辆马车拉着几乎全部家当,现在想来,最值钱的就是抄家之后剩下的一些书籍,全是造反派瞧不上眼的。

这些书成了当时年仅七岁的我人生之初最为丰富的营养。就是这劫后余生的几百本书,培养了我终生阅读的良好习惯。感恩父亲!

其中有两部我收藏至今的小说。

一部是《地道战》,和以后的同名电影不是一码事。作者是李克和李微含,新文艺出版社1953年出版。文风特别朴实,故事惊心动魄,男女主人公王振海和白燕个性鲜明,尤其是白燕,在我心中特别漂亮。小说里还有一个挺让人恶心的叛徒刘起应,打白燕的主意,给我留下的印象也挺深。小时候记忆力真好,看书过目不忘。我总觉得以后冯志老师写的著名的《敌后武工队》借鉴了这部小说的人物关系,魏强、汪霞、马鸣之间和王振海、白燕、刘起应颇有些相似。这部小说现在孔夫子旧书网里有售,九成新的标价1800元。

一部是《战斗在敌人心脏里》,作者吕铮,上海文艺出版社1960年出版。小说一开始就扣人心弦,打入国民党保密局内部的中共地下党员刘啸尘竟然无意中让叛徒给认出来了,只好将在场的叛徒和特务全部干掉,然后自伤以图蒙混过关,后面一直在力图打消敌人的怀疑,并为党提供了大量的极有价值的情报。小说中女地下党员史秀英的形象也塑造得好,尤其是男女主人公关系的把握很有分寸。这部小说在改革开放初期被改编为电影《保密局的枪声》上映,吸引了不少观众。后来的同名电视连续剧没有拍好,拍成了“注水肉”。如今我喜欢看《暗算》《潜伏》《悬崖》《风筝》这样的谍战片,多少都是受到这部小说的影响。小时候养成的口味,一辈子都改不掉。

还有我们兵团为庆祝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出的纪实文学作品集《天山赞歌》,如今也是价值连城。这里面有一位作者赖仕宏叔叔,当时被撤销师汽车营副营长职务,下放到我们连队。他写了个部队汽车驾驶员智斗土匪的故事,有点传奇色彩。还有一位作者张克迅老师,“文革”中也在我们团场落难,教过我高中语文和政治,他写的那篇《三到沙井子》,构思巧妙,结构布局好,对我的写作有很深影响。作为“八千湘女”的后嗣,这部书我会不断阅读和珍藏。

收音机是上个世纪小康家庭的标配,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三转一响四大件”之一。这“四大件”各有分工。缝纫机的任务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自行车相当于今天的皮卡,是客货两用的交通运输工具;手表用来看时间固然是一个方面,主要还是用来炫耀,“拽”牌子,显示身份,那用右手把左胳膊袖口往上一捋看手表的潇洒动作,经典镜头,至今还时常在我眼前晃动;收音机主要是用来满足精神上的享受,至于可以改装成电台收发情报我以前听都没听说过。只是听说有人收听敌台,怎么收我们可不知道。父亲主要是听新闻,尽管是在政治上落难,但他对政治的兴趣丝毫不减,常把“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最高指示挂在嘴边,总期盼着落实政策的那一天。我对收音机的兴趣就要广泛得多,可以用当时的一个谜语来说明。谜面是“小小一间房,能说又会唱。又能猜谜语,又会报气象”,谜底就是收音机。我想起了著名作家杜鹏程老师的名篇《夜走灵官峡》,那篇散文中写到的成渝、宝成兄妹两个孩子,他们就知道收音机能“报气象”。

现在回想起来,收音机当时是我非常好的老师,比现在电视机教给我的要多得多。当时有个节目是教唱歌曲的,我就是通过这个节目学会了简谱,学会了许多歌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时的歌曲我几乎都会唱,能从《战地新歌》的第一集唱到第五集,顺便也自学自唱了家里收藏的“文革”前出版的《革命歌曲大家唱》第一集、第二集里的所有歌曲,为以后追求一个声乐教师做妻子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那时收音机里还有小说连续广播节目,《征途》《万山红遍》《渔岛怒潮》《艳阳天》《金光大道》等小说全播过,我从头听到尾。时间都是固定的,我早早就在收音机前守候了,一听到“现在是小说连续广播节目时间”,心脏就开始加快跳动。一是被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一是为播音员富有磁性的声音所陶醉。声音和声音不一样,差异太大了!上个世纪80年代我看了不少译制片,对邱岳峰、童自荣、乔榛、丁建华这些著名配音演员的声音着迷得不得了。我们新疆民歌《阿拉木汗》里有一句“眼睛能使你发抖”,其实声音也一样。

连队的大喇叭也使我受益。我不睡懒觉的好习惯不是跟曾国藩老师学的,是连队的广播培养的。一到时间,连队的大喇叭就开始响了,起床号,上班号,下班号,熄灯号,每天都准时提醒你,手表纯粹是个装饰品。“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八点整”,那你就赶紧起床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新闻联播节目时间”,那你就开始关心国家大事吧。我至今能把《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老三篇”基本上背下来,全得感谢连队的大喇叭。毛主席学识真渊博啊,知识面真广啊,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老愚公和智叟的对话,信手拈来,如数家珍,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又丝毫没有掉书袋的感觉,如拉家常,平易近人。短小精悍,言之有物,言简意赅,毛主席的文风给我们的影响太大了。我还从大喇叭中背会了许多条毛主席语录,许多首毛主席诗词,学会了许多首毛主席语录歌。在往后的岁月里细细咀嚼,收获甚多。

由于是农业连队,普及农业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毛泽东同志总结的“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农业“八字宪法”是学习的主要内容。还有大量的生活常识,各行各业的知识。二十四节气歌我也是在连队的广播里学的,“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大喇叭传播的理论知识加丰富的实践经验,把我们一个个培养成连队的复合型人才。

离开连队几十年了,尽管每年都回去,一有空还是想,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