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政务网 无障碍浏览

为父亲写作

发布时间:19年10月30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兵团文联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兵团文联

父亲离开我五年多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我思念着父亲,用我的心,用我的笔。

我的写作爱好是被父亲培养起来的。父亲一生酷爱读书,酷爱写作,笔耕不辍。小时候,在连队,我家的藏书是最多的。我记得当时最喜欢读的有小说《战斗在敌人心脏里》《地道战》《高玉宝》《越南小英雄金童》,有散文集《天山战歌》,有1965年出版的一本《人民手册》。读多了就忍不住想写,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我的作文都是班里最好的,时常被老师当作范文读,还在几次作文竞赛中获奖。我写作的底子是父亲给打下的,我的语文老师也功不可没。

父亲基本上不过问我的写作,也谈不上具体指导。他就是不断地给我买书,买好书,以培养我的阅读兴趣,开阔我的视野。在给我买课外书上,父母从不吝惜钞票,对我看小说之类的闲书不仅不制止反而还开绿灯,大加支持。父亲有写日记的好习惯,还喜欢剪报,常把看到的一些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父亲常说“不动笔墨不看书”,我现在养成的读书时划线、加批、做摘录的习惯都来自父亲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初期,父亲回到团部,撰写了一部十万字的《国营六十五团农场简史》。

我喜欢动笔的爱好从少年持续到中年,作品也由写在作文本上过渡到发表在报刊上。父亲一直是我最忠实的读者。他也写,也投稿,但发表得很少。父亲叹息自己的作品跟不上时代了,但在我看来,是父亲的文字过于呆板,似乎离文学远了些。于是父亲就只能看儿子“泼墨”了。

父亲总是鼓励我,称赞我写的随笔有思想,语言有味道,较好地做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尽管我也知道这是父亲的一种偏爱,难免还是有点沾沾自喜。成家后,我与父母身居两地,为了及时看到我的新作,父亲每年都自费订阅我常发表文章的那几家报刊,把我发表的每篇文章都细心剪下来,粘贴在厚厚的大本子上,旁边注明报刊名称和发表的年月日,在第几期或是第几版上,是哪个栏目。于是我写作就有了动力,我想,自己的作品至少有父亲在关注呢,他还会念给妈妈听,还会告诉邻居,甚至还会告诉我曾经喜欢过的中学女同学。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父亲走了,这个世界上最爱我、最关心我的人走了,留下了他几十年来收集到的我的所有“作品”,从连队小学的作文到在大型杂志上发表的散文。我捧着这沉甸甸的“遗物”,捧着父亲对儿子充满期盼的心。父亲会在天国继续微笑着把慈爱的目光洒在他的爱子身上的,我也会回报父亲,将为父亲写作的“宏伟事业”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