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政务网 无障碍浏览

女拖拉机手开荒往事

发布时间:20年05月07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兵团文联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郭文波

“昔日青春似火,今日白发满头。”1955年8月,我被分配到石河子农八师机耕农场(现八师石河子总场),先后参加田间管理,拾棉花劳动。12月,我被分到拖拉机队,成为兵团第一代女拖拉机手。当年我开拖拉机开荒的大幅照片,如今挂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里。

1956年秋季,机耕连召开誓师大会,把全连挑选出来的30多名拖拉机手集中起来,编成5个小组,组成开荒青年突击队,开展“大战百天,开荒万亩”的竞赛活动。我被编在开荒青年突出队里,驾驶的“铁牛”是从东欧进口的克特——35履带式拖拉机。

开荒突击队在石河子西北一个叫作“活海子”的地方安营扎寨,住的是自己用苇子搭起来的临时工棚。这里是荒无人烟的沼泽地,长着茂密的芦苇和蒲草。遍地是泉眼,十步一小泉,百步一大泉,小泉像碗口大小,大泉像水桶一样,人踩上去都要陷脚,几吨重的钢铁拖拉机要在这里开出荒地,难度可想而知。

为给拖拉机开荒创造条件,我们先打苇子,割野草、烧荒。一根火柴点燃,把千年的荒野烧成了火的海洋,在大火的驱赶下,草丛苇湖里的野猪、马鹿、野狼、狐狸、野兔四处逃窜。荒火像一道风景线,呼啸着卷进苇湖,净化了戈壁原野。这个叫“活海子”的地方,终于露出了真面目:一马平川,广阔平坦,土壤肥沃。我们这些年轻的拖拉机手们士气大振,昼夜两班倒,天天连轴转,苦干大干3个多月,一鼓作气开出近万亩荒地。入冬前收工回队,等到第二年春天再开着机车来播种。

第二年开春,机耕连的姑娘、小伙子开着保养一新的拖拉机,拖带着农具,向“活海子”开来,不料,半路被水挡住了。化雪后的“活海子”,整个地面就像煮过火候的烂肉,拖拉机完全无法通过。

这时,年轻气盛的王连长一声令下:坚决冲过去。于是,几台履带式拖拉机卸下农机具,开足马力嘶吼着冲过去,在对面两三公里的高坡上停了下来,身后的道路成了一条泥河,其他机车和农机具更无法通过。王连长又是一声令下:用人力把全部油料和农机具背过去,扛过去。

在搬运过程中,我的双脚被泥水里的苇茬子和树根戳破了,鲜红的鲜血染红了泥水,钻心地疼,我硬是强忍着去抬农具。有的驾驶员脊背压肿了,磨破了,仍然咬牙坚持着。杨合斌又矮又瘦,因背的农具过重,累得大口吐血,我们问他怎么回事,他只是轻轻一笑说:“吃饭急了,腮帮子起了个泡,没事。”大高个子尚青立,同学们都叫他“珠穆朗玛峰”,他背柴油桶过泥水路,用皮管子从大桶里往小桶里吸油时,因用力太猛,柴油呛破气管,住进了团场卫生队。大家看望他时,问他当时的感觉怎么样?他大大咧咧地开玩笑说:“不怎么样,柴油的味道比咱们河南的小磨芝麻香油的香味差得多了。”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我们这些以苦为荣,无所畏惧的第一代开荒者们,是何等乐观,何等坚强。

后来,石河子总场“活海子”这片土地上,就有了道路,有了条田,有了渠道,有了林带和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