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政务网 无障碍浏览

玉米飘香

发布时间:22年05月31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兵团文联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赵天益

时值冬日,天地一片肃穆,我却常常想起家乡青枝绿叶的玉米地。它散落在村庄周围,一片连着一片,把村子包围在万绿丛中。带着乡亲们的体温,凝聚着庄户人家的心血,成为乡村最朴实、最优美的风景。

在我的家乡豫西,玉米又被称作玉蜀黍,是主食小麦之外的第二大农作物,养活了芸芸众生。在漫长的岁月里,玉米精心地呵护着乡村民众,与村庄一起经历风雨洗礼,一起接受阳光爱抚。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熟悉玉米生命的旅程。黄河岸边的冬季漫长寒冷,冬小麦成熟期长,麦收后再种玉米,来不及成熟天就冷了。所以,若是一块地确定种玉米,这块地必定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轮作休闲期,从头年麦收结束,到来年谷雨播种之间,都是土地养精蓄锐的日子。一旦获悉自家地里要种玉米时,孩子们就欢乐起来,终于有甜蜜秆吃,有玉米穗儿解馋了。

小时候,每到春风吹醒冻裂的泥土时,父亲便左手执犁,右手持鞭,跟在那头老黄牛后面,用一架锋利的犁铧划开春的序幕。农事一波接一波,耕好了地,接着就要把玉米种子播进地里。乡间路上,随处可见推着种子肥料,肩扛锄头铁锨的人们,整个田野像一锅煮沸了的开水般欢腾起来。

刚出土的玉米苗细细嫩嫩,浅绿色的叶子左一片右一片舒展开来,像一双双绿色眼睛,开始打量世界。嫩茎虽短,却有着无穷的向上力量。几天不见,再去地里时就会发现,玉米苗个头长高了,叶片长大了,颜色变翠绿了。

一场春雨过后,玉米开始撒着欢儿地长,一天一个样。放眼望去,一片葱茏,一片苍翠,大地上的绿像大海一样铺天盖地卷来,淹没了村庄。闭上眼睛,整个田野里都是玉米拔节的声响。这时候的天空是明朗干净的,土地是妩媚舒展的。玉米长到一筷子高的时候,要追一次肥,浇一次水,幼苗就像发育期的少年,在土地的滋养和阳光的照耀下,使劲地蹿个儿。几天工夫,田野成了青纱帐,一派浩瀚壮观的景象。

进入7月,玉米开始抽雄吐丝。玉米着床孕育的时候,村庄是闲适的,空气里漂浮着无数花粉,浓得化不开的香甜味儿,缭绕在田野上空。傍晚的空气里,多了袅袅炊烟,杂有嘹亮的河南豫剧旋律回荡。走过玉米地,大人们看到蜷缩起来的玉米缨子时,就会对孩子们说,不到一个月,你们就会有玉米棒吃了。

玉米快要成熟的季节,大自然的芬芳犹如久违了的甘露,沁人心脾。孩子们难以控制焦急等待的心情,迫不及待地往玉米地里钻。那些最终没能授粉结果实的玉米秆儿,我们叫它甜蜜秆,在我们眼里,是难得的美味,汁水甜得黏牙,堪比甘蔗,是我们最喜欢的免费零食。用村里甘甜清澈的井水,煮出来的鲜嫩玉米棒儿,水灵灵地冒着热气,透出一股牛奶味儿。握住玉米棒的两头,用牙齿轻轻咀嚼,满嘴清香。

当9月的阳光为大地涂上赭红色时,地里的玉米成熟了,玉米粒粒饱满,色泽光亮。轻轻抽动鼻翼,甜蜜的玉米气息沁透身心。那时候收获玉米没有实现机械化,一家一户的几亩地,全是人工收获。人们拉上架子车,提着袋子,挎着篮子,来到地头。掰玉米棒子的人,一手紧握秆子,一手紧握玉米穗儿,用力一折就掰下来了。

运回家的玉米棒子脱去苞衣,再把反转过来的苞衣编成大粗辫子。泛着太阳光泽的玉米棒子,就整整齐齐地码在了辫子两侧。之后人们便爬到树的枝丫上、房檐下晾晒玉米棒子。

玉米秆被捆成直径一尺左右的捆子,再一堆一堆地把十来个草捆聚拢,使它们彼此靠着,站立起来,在地里晾晒一段时间,待到全干时运回家垛起来,作为牲畜越冬的饲草,或用来搭建菜窖、沤制农家肥和烧火做饭,人们一点儿也舍不得丢掉。

吃罢晚饭,碗筷一放,剥玉米的活儿又要开始了。干这种活不用点灯,雪白的玉米穗外衣已经映照得院子里发亮。搬个小凳子,或席地而坐,全家人围着玉米堆哼着小曲儿,欢欢乐乐地剥起玉米来,张扬着一个家庭,整个村庄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