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政务网 无障碍浏览

那年的传呼机

发布时间:22年05月31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兵团文联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吴铮

周末在家整理书柜,无意中翻出一大一小两个黑色传呼机,思绪陡然被拉回到上世纪90年代。

手机问世之前,传呼机曾风靡一时,作为电讯飞速发展的产物,它们让人们的生活多了许多牵挂与依赖。传呼机刚兴起时,价格真不便宜,加上入网费、选号费、每月固定服务费,对月收入在百元水平的消费者来说,属于高消费,但依然引得众人狂热追求。

“哇,传呼机啊,你有传呼机!你真行!”1996年上映的电影《甜蜜蜜》中,初到香港的黎明看到张曼玉有一部传呼机时,不由得大叫起来。

那个年代,腰里别部传呼机的确很神气。好些人为了彰显自己是“有机”之人,大冷天都不穿外套,为的就是把皮带上拴的传呼机露出来,等到“滴滴滴”一响,嘴里开始嚷嚷:“谁又呼我?也不挑个时候,真是的,哪有电话啊?”直到把旁人的目光都吸引过来,才慢吞吞地去找座机回电。

传呼机的铃声很清脆,穿透力极强,装一节电池,再嘈杂的环境,也掩盖不住它的大嗓门。上世纪90年代,我们一帮小青年工资都很低,没几个人买得起传呼机。集体宿舍住的年轻人,谁要是买了传呼机,肯定满世界炫耀。

有了传呼机,人与人之间打招呼的内容都变了。传呼机出现之前,大家见面都要问句“吃了吗?”传呼机出现之后,见面或分手就一句话“有事儿尽管呼我。”再就是在公用电话亭经常会听到“请急呼三遍,说晚上不见不散!”同事朋友之间、恋人之间,有事没事,大事小情,一呼就应,一应就到。传呼机是那个时代百姓享受到的最便捷的文明成果之一。

传呼业挣钱,传呼台也如雨后春笋,不断往外冒。乌鲁木齐最早出现的传呼台有宏景台、教育台、华英台等,后来又陆续出现了马兰台、天山台。品牌传呼机主要是摩托罗拉、波导和松下,有一代、二代、三代之分,开始直接呼,让回电话,留电话号码,后来直接呼数字,跟“密电码”似的,要对照“密码本”才能明白啥意思。再后来,出了“汉显”机,文字就能直接显示了,当然汉显的服务费又贵了不少。

我是在工作一年之后,才攒够钱买了人生的第一个奢侈品——一部汉显传呼机,拴在人造革皮带上,明晃晃的金属链子在阳光下光芒四射。刚买的那几天,恨不得把腰跟头换个位置,就是每月30元的服务费有些心疼。有了传呼机之后感觉确实不一样,有一种引领时尚潮流的骄傲感。

传呼机风光的时间不长,好像三四年工夫,“大哥大”就问世了。在那个年代,如果说拥有传呼机的人了不起,那么拥有“大哥大”就更是土豪了。生活中偶见一些“精英人士”腰里别着传呼机、手上拿着“大哥大”,只要有呼叫,不用再去公用电话亭,随手拨通“大哥大”,那叫一个“拽”啊!

通信科技发展快,时间流逝更快,当年腰拴传呼机的人,现在都是爷爷奶奶、大叔大妈了。很多人估计已经忘记了传呼机,然而,那个年代的躁动与神气又有谁忘得掉?

把玩着手里的传呼机,打开后盖装上一节电池,哇,居然还能开机,“滴滴滴”的声音如此悦耳动听,可惜,再也没有传呼台帮着呼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