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我在农八师莫四场(现八师一四九团)一连大田浇水班工作。那时,浇水班的职工每天上班都随身携带“三件宝”:坎土曼、扁担、麻绳。
那时,浇灌一块条田需要四五个职工来完成,组长要巡查斗渠或农渠,查看水流、水位、进水口,计算亩水量,同时还要生火、到地头提饭等。其他职工要把住农渠和地边,一个毛渠一个毛渠地灌水,做到不跑水,高处不旱,低处不涝。
记得有一次冬灌,路边的农渠突然被冲开了一个大口子,白茫茫一片,这还了得。浇水职工分成两组,一组跳到口子处把扁担插下去,用身体挡水;另一组就地砍草,用麻绳捆草,往口子处塞。其他人抡起坎土曼挖土填口子。一会儿工夫,就把跑水口堵住了。这时,大家全身上下没有一处是干的。浇水班班长谭丙文马上生火,让大家围在火堆边烤衣服。
夜班浇水时,狼时常会出没在条田两旁嚎叫,但只要我们身上有“三件宝”就不怕,只管埋头干自己的活,狼就会夹着尾巴走开了。
在浇灌荒地时,我们腰上都要绑个扁担,当遇到“空穴”(鼠洞、蚁穴、狐狸洞),脚踏下去就拔不出来,还会越陷越深,甚至掉下去失去生命。有了扁担,就像在高空作业系安全带一样,能延长自救和他救的时间。
在沙漠旁的条田浇水,常常会遇到沙尘暴,我们顺势蹲下或趴下。大风一过,大家拍着身上的沙土,围拢在一起,你笑我像“泥猴子”,我说你是“土拨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