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政务网 无障碍浏览

父亲记的账

发布时间:22年07月22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兵团文联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王云鹏

1981年1月,是《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首歌开始风行的一年,是我家从学校搬到农十师(现十师)一八七团基建队的第5个年头,也是父亲调回学校工作的第3个年头。前些天,我从家里找到一个落满灰尘的账本,翻开账本,看到父亲苍劲有力的字迹,一条条记录着1981年1月我家的账目,当年的往事逐渐浮现在眼前……

1980年12月8日,父亲和我探望了在山西老家生活的奶奶,把在奶奶身边生活了9年的二哥接回了新疆,我们一家六口住在基建队的一间半平房里,这里有我的童年生活。

为了庆祝元旦,1981年1月1日,父亲买了单价为5分钱的气球4只,我们4个在子女校上学的孩子一人一只。气球带来的新年新气象与持续的快乐,当时应该幸福感很强烈吧。

1月4日,父亲买了单价为1.80元的电池,应该是家里的手电筒用的电池。上世纪50年代,新疆的牧民很喜欢手电筒,都亲切地称手电筒为“夜明珠”,一只手电筒和一只大肥羊是等价的,人们可以用手电筒愉快地完成以物换物的古老交易。

1月11日,买了一公斤白砂糖,白砂糖的单价是1.7元,那时候,家里有一个铁皮的饼干桶,宝蓝色渐变的底,有身穿白色芭蕾服的舞者跳着芭蕾舞,这样一个饼干桶,是后来放白砂糖的盛器。

1月14日,花了一元钱,买了一公斤黄豆。黄豆是个好东西,在冬季菜少的情况下,父亲会在蒸馍馍的时候,煮上一碟子咸水黄豆,当菜吃,这样也是对冬季菜肴的一个补充,估计这样的食用方法一半是来自山西老家的家传,一半是来自部队伙食的记忆,这道菜,霸占我家矮小的餐桌若干年。

1月16日,父亲买了2公斤花生米,单价是2.95元,合计5.9元,记得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才有了花生这样的商品闯入我的视线。

1月23日,父亲买了一把烧水壶,花了7.46元,这算是一项大宗支出,烧水壶应该是不耐烧的,我们那一排平房的西头是一条农渠,农渠旁是一口露天水井,用井水烧的开水,有厚重的水垢在烧水壶内里层层凝结,所以,水壶的使用寿命就短。住在学校东边的人家,专门来水井挑水,他们觉得这口井的水比其他的井水口感还是略胜一筹。

1月25日,是一个大采购的日子,父亲买了一公斤点心,花了2.3元,记得那是一个白色酥皮的装有馅料的小点心,中间有一个小红点。下边记录买了一公斤年糕,花了2.80元,年糕就是宁波年糕,切了厚片,热油炸了外焦里嫩,撒上白砂糖,是一个趁热吃的稀罕物。

1月28日,父亲买了半公斤核桃,单价是2.18元,半公斤花了1.09元。又买了一公斤糖块,5.6元,这是提前备下,过春节时,给来拜年的大人小孩吃的。

1月29日,买了一瓶醋精,单价是1.12元,估计就是要过年了,才买上一瓶。今天又买了1元钱的糖,是什么样的糖,不得而知。过年,哪里能缺少海鲜呢?海蜇皮也不知道是多少数量,总归是花了2.5元钱。

整个1月,家庭总支出是98.12元,基本上算是巨款了。当时,基建队有一个湖南籍职工,是大锯班的班长,他是1950年进疆的,他的工资在1980年刚过100元,算是工资过百的为数不多的人。

看着父亲记的账,40多年前的生活场景犹在昨日,我仿佛又回到童年时期,重温着那段温馨快乐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