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天山北麓的安集海垦区麦浪滚滚,一派丰收的景象。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麦香,齐刷刷的麦穗,捧着颗颗饱满的麦粒,向着大地拱手致意。树林里的布谷鸟“咕咕、咕咕”的叫声,催促着人们去地里收割麦子。热烈的阳光照射在密密麻麻的麦穗上,把一个金灿灿的夏铺展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团场的麦田一片挨着一片,像铺在大地上一片片金色的毯子。田野上热浪滚滚,散发着浓浓的麦香,让人喜上眉梢。金黄的麦子挤在一起,牵着躁动的夏风摇摆,炫耀着丰盈的舞姿。麦香熏醉了树上的鸟儿,躺在密密的麦子下面,美美地睡觉。平展展的麦田铺排到了天边,被阳光染黄的土地麦香诱人。远望,地边的绿色林带,像笔直的绿线,拴住了一片片金黄的麦田,又像展开了一幅幅夏日美丽的风景画。
诱人的麦香伴着人们的欢笑声,在麦田里蒸腾。一台台收割机轰鸣着,像一艘艘航行在麦海上的小船,后面吐出一堆堆的麦秆垛。麦子欢快地扑倒在收割台上,麦粒如水般流到了运粮车的车斗里。一群年轻人在收割机后面,挥动手里明晃晃的叉子收起麦秆,阳光涂抹在他们裸露的肌肤上,汗水像细流在脸颊上流淌,他们的笑脸明媚灿烂。
在团场种了几十年麦子的老连长,腿脚自然闲不住。他喜欢闻着甜丝丝的麦香,虔诚地弯下腰身,手指在麦穗上滑动,像爱抚自己的孩子。麦穗如欢喜的孩童,摇动着脑袋享受着暖心抚摸。他把成熟的麦穗在手里揉搓着,低头吹掉麦皮,兴奋地数着麦粒,脸上的皱纹笑开了花,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他抬头望望湛蓝的天空,把麦粒放在嘴里嚼一嚼,让甜甜的麦香流动齿间。他心里那个高兴呀!今年,安集海垦区又是个丰收年。
夏收季节,老连长在地头用树枝搭起一个简易窝棚。白天在麦田里转悠,望着成熟的麦子身心愉悦,仿佛自己年轻了许多。夜晚睡在松软的麦草上面,闻着甜丝丝的麦香,比睡在家里的席梦思床上还舒服。一个接着一个的美梦,仿佛让他又回到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上世纪50年代初,有人这样描述安集海:“安集海不是海,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野之地。”老连长和战友们来到安集海开垦土地创建农场。当年便开垦出上千亩土地,全部种上麦子。到了第二年的7月,他们望着麦浪涌动的麦田,激动地在地头欢呼雀跃。那时农场粮食紧缺,收获了这茬麦子,就有了足够的粮食,大家再不用担心饿肚子,怎能不高兴呢?
整个夏收大家都沉浸在欢乐之中。沙枣树上的鸟儿也欢快地鸣唱,像在放声歌唱欢乐的节日,又像给麦田里割麦的团场人呐喊助威。
每天黎明,鸟儿清脆的叫声唤醒了连队。袅袅的炊烟便在晨曦里升起,早起的团场人听着悦耳的鸟鸣,趁着早晨的凉爽,在地里挥舞镰刀割麦。太阳露出了笑脸,红霞浸染的大地上麦香氤氲。老连长的身影在霞光里显得格外高大魁梧,像擎天的柱子。他高声吆喝:“同志们加油割呀,下定决心,龙口夺粮哟!”大家纷纷脱掉上衣,光着膀子挥汗大干。顿时,镰刀割麦的“唰唰、唰唰”声响成一片,成片的麦子被割倒扎成捆躺在地上。后面一辆辆马车行走在麦田里,收起一捆捆麦子。马儿欢快嘶鸣,马车里装满了团场人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微风阵阵、麦香浓浓,如水般流淌在安集海垦区。几十年过去了,昔日荒凉的安集海在他们手中,变成了良田万顷的绿洲。麦子黄了一年又一年,日渐丰盈的安集海垦区,留下了他们闪光的足迹。那些连年丰收的麦子,都交给了国家,有力地支援国家建设。
老连长仍痴心不改在麦田劳作,从播种到收获,一天也没有闲着,看着麦子从绿苗到结穗,再把大地染成金色。田野上飘起浓郁的麦香,萦绕在鼻间,也把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传颂。
夏日的麦子飘香了安集海垦区,那久违的麦香,让老连长倾心痴迷。仿佛浓浓的麦香唤醒了他沉睡在岁月深处的记忆,带着他神游团场的麦田。那一个个被麦芒划破的日子又浮现眼前,让他把收获的喜悦挂满了脸颊。
老连长凝视着田野上的麦浪,陷入了沉思。阳光涂抹在他刚毅的脸上,他像一尊凝固的雕塑,又像一座丰碑,矗立在团场人心中。
安集海早已是绿树成荫、楼房林立、道路通畅、商铺密集的新垦区。老连长欣慰地笑了,他们的事业已经被后来者继承和发扬光大,他们身上的兵团精神,像这浓浓的麦香依旧飘香在安集海大地上……